一半儿·落花

一半儿·落花朗读

酒边红树碎珊瑚,楼下名姬坠绿珠,枝上翠阴啼鹧鸪。谩嗟吁,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。

译文

这落花像酒桌上击碎了珊瑚树,红色的碎片四下散抛;又像名姬绿珠从楼上坠下,玉殒香消。枝上换成了一片翠绿,鹧鸪在叶荫间哀怨地啼叫。我禁不住为落花叹息,可惜只是徒劳,一半儿是因为风狂,一半儿是因为雨暴。

注释

绿珠:西晋石崇的歌姬,后为报主知遇之恩而坠楼自杀。

谩:徒然。

  《世说新语》载西晋时石崇与王恺斗富,王恺是国戚,得到晋武帝的援助,赐他一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,作为炫耀的资本。殊不料石崇举起铁如意,当场狠命一击,珊瑚宝树顿时应声而碎。石崇随即取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作为赔偿,王恺羞惭而去。这段故事并非发生在“酒边”,但该篇首句的“碎珊瑚”,无疑是化用了这则典故。“酒边”是为了加映珊瑚之红,而以宝物的碎溅来比喻的飞散,于形象之外更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效果。

  第二句的用典也与石崇沾边,即著名的“金谷园绿珠坠楼”。侍中孙秀垂涎石崇的爱姬绿珠,指名索取,石崇坚决拒绝。孙秀就矫诏逮捕了石崇。《晋书·石崇传》对此有一段简练而传神的叙写:“崇正宴于楼上,介士到门。崇谓绿珠曰:‘我今为尔得罪。’绿珠泣曰:‘当效死于官前。’因自投于楼下而死。”以美人坠楼喻落殒香,同样是既逼真又惨怛。“日暮东怨啼,落犹似坠楼人。”(杜牧《金谷园》)可见这一比喻是诗人的通感。

  第三句语意直白,不像再有什么故实,但仍使读者不禁联想起杜牧的《叹》:“自是寻春去较迟,不须惆怅怨芳时。狂落尽深红色,绿叶成阴子满枝。”“狂落尽深红色”,不就是“落命运的写照。作者在“绿叶成阴”即所谓“枝上翠阴”中,还添上了“鹧鸪”的悲啼,让它来悲挽落的飞尽。元诗人萨都剌《过嘉兴》:“春一曲鹧鸪吟,落莺啼满城绿。”可见“啼鹧鸪”确是落时节固有的景观。

  小令的这三句鼎足对,首句从树上繁英纷落的角度着笔,即所谓;次句则是落飘坠的特写,暗含“一片飞减却春”(杜甫《曲江》句)的寓意;第三句返回枝上,则是绿叶成荫,片红全无,彻底消抹了落的存在。这样的三部曲步步推进,转接无痕,使人浑然不觉对仗的存在,却强烈地表达出“林谢了春红,太匆匆!”(李煜《乌夜啼》)的惋伤。

  诗人把落的蒙难归咎于,两者各负“一半儿”责任。“谩嗟吁”,则一派无可奈何落去的神情。与张可久同时的曲家徐再思,也有一首《一半儿·落》:“河阳香散唤提壶,金谷魂销啼鹧鸪,隋苑春归闻杜宇。片红无,一半儿狂一半儿。”两曲不存在渊源关系,却出现了结尾的巧合,可见“愁”的意识,在古人是根深蒂固的。

张可久

张可久(约1270~1348以后)字小山(一说名伯远,字可久,号小山)(《尧山堂外纪》);一说名张可久肖像(林晋生作)可久,字伯远,号小山(《词综》);又一说字仲远,号小山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,庆元(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)人,元朝重要散曲家,剧作家,与乔吉并称“双壁”,与张养浩合为“二张”。 ...

张可久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何乔新

潭阳远在夜郎西,石径萦纡路转迷。俗犷犹存盘瓠旧,树深惟听鹧鸪啼。

茅檐彫弊哀三户,岚霭氤氲接五溪。欲吊灵均何处是,江头兰芷正凄凄。

()
陈淳祖

劝农事云毕,晴日足登山。山高翠微上,坐见人境閒。

天目有修眉,洞庭无狂澜。田畴井画见,布谷行相关。

()

太守无堪久借留,君王恩礼与升州。亲舆自可时来往,渔唱犹能数献酬。

风色得经扬子渡,月明知在海棠洲。北山楷木今成列,独傍师门想见丘。

()

一生受用燕营窠,百岁光阴马驻坡。

晚境喜无干己事,故人远寄歇心歌。

()

草草庖厨着意莹。盘盎寒生。携锄种菜荒田,认桂枝、量记窗棱。

少年无赖事,回首分明。老觉岩阿有旧盟。鹤友猿朋。

()

春光又是照苍苔,几度沧桑郁不开。旧雨无多成鬼录,园林重振赖贤才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