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掖梨花鉴赏

原文

冷艳全欺雪,余香乍入衣。

春风且莫定,吹向玉阶飞。

赏析

  此诗里用梨的洁白形容诗人自己清廉的品德,用象征的手法表露了自己希望受到重视的心情。梨的洁白人们素有所闻,梨的清香在北方人也不陌生。左掖梨皇宫里的梨,用来形容诗人,非常恰当。

  此诗起句的重笔落在“冷艳”二字上,“冷”字写出了梨的冰肌玉骨,透出了一股逼人的凛然之气。以“冷”修饰“艳”,则写出了梨的洁白晶莹,明丽脱俗,也就自必胜过平凡的白了。这句中的“白”既是比喻,更是衬托,衬托出了梨超凡脱俗的美质。承句稍稍变换了角度,从比较静观地观察,到物我更深一层地交融。微过处,那若有若无的清新气,蓦地飘进衣巾,仿佛香亦有情。梨这样的芬芳多情,因此作者要寄语,莫让梨自开自落、悄无声息,请把它吹向皇宫的玉阶去。

  中国古典诗歌受正统思想的影响,一般都难脱“言志”的窠臼,这首诗也不例外。首句看似写梨的美质,实则暗寓自己过人的才华,高洁的品质。第二句与《古诗十九首·庭中有奇树》诗意相通,写怀高才而渴望遇明君。接下来转以春喻皇恩,作者认为自己品质高洁,正如冷艳欺的梨。结句暗示自己不甘冷落,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,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

  丘为是一位善写田园作品的诗人。水派诗人写景写物自然水画一样的韵味。这里写洁白的梨,是用白来比较,用实物体现对象的特质,在古诗词里比较常见,这里也是这样的。的洁白似乎无物可比,连梅也比不上,可诗人认为梨的白就超过了。也许这是诗人的骄傲所致,但是梨的清高与超然到底是一见阳光就会融化的有所不及的。诗人或许这样想,因为梨太纯洁,太洁白,所以给人冷漠的印象,但这正是它可贵的地方,如果它让人觉得孤高了,那么它散发的幽香应该能弥补吧。所以诗人希望君主能知道梨的优点,其实也就是诗人自己的优点,从而能使诗人实现报效国家理想。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欣赏梨的,用春比喻君主,也不是生僻的用法,使君主显得亲切了许多。

返回